并发环境下进行编程时,需要使用锁机制来同步多线程间的操作,保证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。加锁会带来性能上的损坏,似乎是众所周知的事情。然而,加锁本身不会带来多少的性能消耗,性能主要是在线程的获取锁的过程。如果只有一个线程竞争锁,此时并不存在多线程竞争的情况,那么JVM会进行优化,那么这时加锁带来的性能消耗基本可以忽略。因此,规范加锁的操作,优化锁的使用方法,避免不必要的线程竞争,不仅可以提高程序性能,也能避免不规范加锁可能造成线程死锁问题,提高程序健壮性。下面阐述几种锁优化的思路。
一、尽量不要锁住方法
在普通成员函数上加锁时,线程获得的是该方法所在对象的对象锁。此时整个对象都会被锁住。这也意味着,如果这个对象提供的多个同步方法是针对不同业务的,那么由于整个对象被锁住,一个业务业务在处理时,其他不相关的业务线程也必须wait.
二、缩小同步代码块,只锁数据
有时候为了编程方便,有些人会synchnoized很大的一块代码,如果这个代码块中的某些操作与共享资源并不相关,那么应当把它们放到同步块外部,避免长时间的持有锁,造成其他线程一直处于等待状态。尤其是一些循环操作、同步I/O操作。不止是在代码的行数范围上缩小同步块,在执行逻辑上,也应该缩小同步块,例如多加一些条件判断,符合条件的再进行同步,而不是同步之后再进行条件判断,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进入同步块的逻辑。
三、锁中尽量不要再包含锁
这种情况经常发生,线程在得到了A锁之后,在同步方法块中调用了另外对象的同步方法,获得了第二个锁,这样可能导致一个调用堆栈中有多把锁的请求,多线程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很复杂、难以分析的异常情况,导致死锁的发生。
四、将锁私有化,在内部管理锁
把锁作为一个私有的对象,外部不能拿到这个对象,更安全一些。
更多潍坊达内怎么样相关资讯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