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把人工智能纳入发展规划,这加剧了人工智能在短期内的冲击力。
人工智能对人们生产和协作方式的改变,大多数人都体验过一二。现在中国最具活力,也就是现在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的腾讯、华为、阿里巴巴等公司,都是在“互联网+”的浪潮中产生的。 目前,人工智能的最大冲击是社会就业。
行业性大范围失业的直接原因是智能机器人替代了人工。更深层的原因是:过去的组织和教育方式正经受考验。过去领导安排就业,文盲培训后就能就业。现在的信息处理和算法工程离不开专业技能。除了取得货真价值的文凭和技能,自主学习和社会学习将会是我们就业前的重要使命。很多人在有生之年就须得经历这个考验。
社会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接力和有效引导。比如,国内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方面的学科教材,以满足中小学生、专科生、大学以上科研人员及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等不同需求,指导社会有效地进行细分化的自主学习和社会学习,顺应并形成新的社会就业。
经济学家也要投入研究新课题:评估人工智能对社会投入产出的影响,研究并掌握人工智能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。而且,专家比常人更有资格去强化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未来性预测,摸清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无形的社会和经济变化。具体来说,能探讨就业瓶颈和有效的疏导方案,比如针对人工智能的辅助产业、配套服务业、文化适应性等,均可以引导社会进行适当布局。
就我们自己而言,需要个人、组织和社会建立三者的沟通,树立新的价值观,建构与之对称的生活方式,一同经受这次大冲击、大动荡,提升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-经济结构性变化的适应力。
更多山东IT培训相关资讯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