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我们要建议的是一种能提高沟通效率的套路。(套路绝不止一种,但~行走江湖总得自备一套防身)-潍坊达内负责整理
开口前,问问自己是不是有所准备。出口成章的人,也不是凭空具备这个能力的,是在无数的实战中形成了自己说话的模式或者框架,在工作中,开口前思考以下问题,也许会帮到你:
不论是参考问题还是工作的套路,都是提醒大家在开口前需要准备开口的素材,脑子里面要储备说话的材料,依据和问题列表。这些东西抛出去之后,不仅指出了每次讨论的目标,也会让双方可以自觉地在一个工作框架上工作,而不是像某些会议一样,开起来没完没了,不知道结束得到了什么结论,大家只是筋疲力尽的消耗了生命。
做好了准备工作,然后对方偏偏走来,一场对话即将开始……你会先说还是先听呢?我更建议从倾听开始,因为倾听是个很棒的开始。但这里说的倾听,可不只是听。
如何才算懂得倾听呢?毕竟“听到”和“听懂”是有很大区别的。要做到听懂,就要从从错综复杂的话语中分辨出哪些是情绪,哪些是客观感受。

情绪不属于设计师的工作范畴,但是可以更理解对方;要对客观感受十分敏感,感受或者客观感受往往是外行和我们工作的沟通方式。什么意思呢?
设计师无法要求合作方按照视觉设计,交互设计的专业词汇和专业视角去描述一个效果图或者原型图,现实中往往做不到。但是我们的合作方是可以通过客观感受的描述来和我们交流的。也就是他表达出一个感受,我们是可以分析感受的,然后给出方案。
下面是根据上图,设计师和产品经理产生的一段对话:
设计师: 来,看看设计。
产品经理:嗯~~离线缓存是APP特色,这么重要,我根本看不见啊!
设计师: 怎么可能看不见?离那么近?看不见?绝对不可能啊!
产品经理:就是看不见啊!我认为你这个不符合需求,我要能看见“离线缓存”,你这明显不符合需求!
设计师: 怎么就看不见呢?又不瞎!
以上就是潍坊达内给大家做的内容详解,更多关于UI的学习,请继续关注潍坊达内